close

古蹟,就在生活裡,是我們的歷史。
繼上篇西本願寺之胡言亂語,其實同一區的古蹟還不少,只不過都是零散分布,想親眼看看還是得勤勞一點按圖索驥的尋找。好在西門町這區算是觀光區,都有明顯的指標,很貼心的設計。若想更了解古蹟,也可至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站找資料(連結在此)。
但我也不是啥有氣質的人啦,要寫出感人肺腑的文章當然不可能XD,純粹只是關西行激起了對這些老東西的興趣,或者是因為年紀到了嗎?!oh my god!

近期在北市可見的地圖指標,也有清楚標示附近的景點。

離西本願寺頗近的是中山堂,建造於日據時代(1932)為「臺北公會堂」,相關介紹就請去看官網囉XD (真不負責任啊)
中山堂對我而言,就是有堡壘咖啡和蔡明亮咖啡走廊(都跟吃有關 哈哈)

正面觀。


側面看拱門。這拱門設計也是中山堂特色,至於是啥名堂請自行研究XD (超級不負責任)

中山堂主建築對面有個紀念碑,題字『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』。

應該算是側門。有段時間因客戶在這區,倒是常常從此路過,好一陣子沒來,再見卻有種特異感受,想起那時候的我了。

沿著延平南路往北走,還有撫臺街洋樓。嚴格來說,這已算是中正區範圍,但它距離西門很近,所以還是把它歸在此了。


正面觀。
完工於1910年,是台北僅存之日治初期獨棟的歐式店鋪。石木混合構造,一樓為石造,有精美的石拱騎樓;二樓與屋架均為木造,屋頂覆以銅片瓦,為馬薩頂形式,並闢老虎窗通風。

撫臺街洋樓旁有家爌肉飯挺多人,下次要來吃XD

再往北,就是北門了。也就是將來要拆掉忠孝橋高架,即將成為台北凱旋門的北門。
北門,1884年完工,日治初期搗毀台北城城垣、城郭及西門。僅存北門、東門、南門、小南門;年久失修日漸殘破。光復後,陸續整修舊城門,整修後其餘城門大失舊觀,惟北門保留當原貌,被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。北門位處忠孝西路、延平南路、博愛路、延平北路、中華路交叉路口,這麼特殊的地理位置不該像個讓惡婆(高架)欺壓的小媳婦,的確很讓人期待它重見光明之後的樣子。


北門對面的臺北郵局,也是三級古蹟。
這次只有遠拍,下回再近點欣賞它。

回到萬華區,萬華林宅在我第一天來到這區工作時,就引起我的注意。
現屬市定古蹟,是日治時期林氏宅第,建於1932年,因應當時都市計劃的道路規劃,它被建造成三面臨街,因此外觀特別醒目。
總是這樣,對於正在生活的地方不經心。這裡發生過什麼、有什麼的人什麼樣的故事,我漸漸開始有了興趣。
有點太慢,但還不遲。一點一滴的,總要去想想我所在的地方。
中山堂
台北市延平南路98號
02 2381 3137
撫臺街洋樓
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26號
02 2314 8080
臺北郵局
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1段114號
萬華林宅
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306巷24、26號
全站熱搜